KENSHO, The First Mediterranean Sake, World Trend of Sake KENSHO:首屈地中海的清酒,清酒的世界趨勢 一位新的寫手加入了SAKEMARU,他是西班牙第一位也是歐洲第二位釀造清酒的藏主。Humbert Conti以非日本釀酒師的視野和角度來告訴我們清酒在歐洲的趨勢以及清酒的全新視野。是一個是好的開始,讓我們一同深度了解他與他酒藏吧。
Humbert Conti, kensho背後的企業家杜氏
Humbert Conti一直擁有著創業家的精神。他研究環境科學與工程,以及對米和日本美食的激情促使他釀造清酒。他出生於巴塞羅那並且接受當地的教育,隨後搬去美國,花了三年的時間來完成他們的學術技能。經過國外的求學經驗後,再度回到故鄉,並且在水處理廠工作了幾年的時間。
一直到那天之前為止Humbert Conti都沒有做任何和清酒相關的事情,但自從某一個時間點開始,改變了他的個人的生活與專業。這個契機點就是他在西班牙未來水資源管理的會議上遇見他妻子的那一天。她成長在厄波羅河三角洲中間區的農家,是種植稻米最多的區域。因為受到她與她家人的影響,讓他堅定朝向米的世界進行創業。
Humbert 是個喜歡在晚餐後在巴塞隆納的人氣餐廳享受日本料理的忠誠愛好者,Humbert使用冰過的葡萄酒杯品嘗過純米大吟釀並且有了領悟,因為不僅只有喜歡清酒之外,還是他一直在尋找了一段時間的種植稻米計畫。 從那一刻起,他於2008年開始尋找那一年的飲品,且想知道他是否能夠做出一樣的東西,並於他曾經留學過的日本與加州展開學習製作清酒的獨家技巧。他的計畫終於於2015年開始發光了,而名為KENSHO。
KENSHO, 首屈地中海的清酒
Kensho的目標是可以讓你可以從日本傳統釀酒技術來品飲出地中海的自然特色。米的部分來自於從厄波羅河的三角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生物圈保護區),泉水則來自位於卡斯特利翁的貝納薩爾,您可以十足的品嘗到地中海的風土人文。
Kensho 清酒生產於稱為『Kan Kensho』的傳統農家,以融合加泰羅尼亞和日本文化為最終目標。它坐落在 L’Ampolla,被稱為厄波羅河的三角洲,擁有無與倫比的環境價值的地區。
來自 Ebro’s Delta(厄波羅河的三角洲)的米: 具有價值的稻米
米源自厄波羅河的三角洲,生長在擁有地中海型氣候的區域,受到陽光,海鹽,橄欖樹與椰子樹的影響。因此釀出來的米會擁有果香以及具有柑橘酸味的口感。
Ebro’s Delta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生物圈保護區,其特性為獨特的地中海生態系統。
這就是Kensho與其他清酒不同的部分,就是在於它擁有地中海的風土特色。Kensho 沒有使用過日本生產的稻米,每一顆米都來自Ebro’s delta。並非所有的水稻品種都可以釀出好的清酒,但是經過多年的了解酒米後,我們發現一個品種可以在 Ebro’s Delta種植,並且給予我們人為無法給予Kensho的美好。目前我們的酒為70%的精米步合度,並且使用『Marisma』稻米品種。
良好的水質也是釀造好酒的一個關鍵。Kensho使用來自卡斯特利翁-貝納薩爾春天的礦泉水。這是一種中等硬度的水,它創造清酒的輪廓。為了達到我們想要的味道,這種水是一個關鍵點,因為這種硬度的水給了更多的香氣,故此搭配地中海和歐洲的食物,比搭配日本料理更加的驚豔。
清酒:
kensho釀造的所有酒都是純米酒系列。
Tokubetsu JUNMAI特別純米酒
這是一款特別的清酒,因為它具有果香,來自典型的地中海。
• 香氣:強烈的香草,柳橙,蘋果和甜瓜的香氣
• 口感: 滑順,略帶果香.
• 外觀: 黃色,貌似白葡萄酒
• 精米步合: (70%)
• 酒精濃度: 13,5-14º
• 搭配料理: 適合日本料理(壽司),魚類,海鮮和蔬菜。
• 適飲溫度: 10-20 °
• 適用酒杯: 白酒杯, 廣口的清酒杯或是 木製方杯.
Nigori 濁酒
具有奶油般滑順口感的傳統型清酒
• 香氣: 淡淡的柳橙,蘋果和甜瓜水果香氣。
• 口感: 水果,乳酸和米飯和蔬菜味道。
• 外觀: 濁白色,如米漿
• 精米步合: (70%)
• 酒精濃度: 12º
• 搭配料理: 擁有旨味的食物,如西班牙火腿,奶酪,豬肉或鰻魚。
• temperature: 7º (cool)
• 適用酒杯: 日本陶瓷清酒杯 (小酒杯或是清酒杯) .
清酒的搭配
除了日本料理外,kensho強烈推薦搭配牡蠣和海鮮搭配tokubetsu junmai,由於口感很輕,酸度偏低,不會影響海鮮的美味。
我們的Nigori 濁酒有很多的”旨味”,所以我們建議搭配含有旨味的食物,如西班牙火腿,味噌和帕馬森起司,這邊提供完美的搭配,讓您可以品嘗出酒與菜餚的美味。
延伸閱讀:
・KENSHO:首屈地中海的清酒,清酒酒的世界趨勢
・地中海清酒歷程 -part II